找到相关内容327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廖明活: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(2)

    坚持「若亦作佛,只是不定」──只有不定种性的声闻能够归向一佛乘,还有不能够成佛的决定种性声闻存在──这法相宗的传统观点。  在《楞伽经》方面,慧沼一再引述其「增上慢」、「寂灭」、「入八地寂灭乐门」三种声闻的说法,申示它亦持有定性二乘看法:  《楞伽》第七云:「大慧!声闻有三种。言『入八地寂灭门』者,此是先修菩萨行者,堕声闻地,还依本心,修菩萨行,同入八地寂灭乐门,非『增上慢』、『寂灭』声闻。」[99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374057.html
  • 宇宙万有本体论(一)

    假名万有。一切万法,从本以来,寂灭湛然的,本自不生的,常住不动的,与虚空同体同寿的,同一真如法性,假名本体。又万有约相而说,本体约性而谈,亦即诸法实相也。   前言   一、吾人妙圆湛寂,灵明洞彻...明明寂寂,一念不生,冥契真常。5、了达具体事实的幻化妄相,而随顺法性的毕竟寂灭。6、泯一切对待差别之相,不为相转,不为法缚,安住于一切法性空,而深入究竟,彻悟平等一如之性。7、解幻法之无性,住于如如正见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5841045.html
  • 大乘与小乘

    圣谛,或依生灭十二因缘,或依四摄六度,或  谈五蕴非我,或谈般若毕竟空,或谈唯识胜义有,乃至究竟倡举唯一实相的究竟寂灭、妙  性圆满的境界,随众生根机因缘,大阐弘化,广施法雨,而众生亦各自依根性各得...大乘还有不共的一法印,即是唯一实相印,如何  是唯一实相印。《法华经》佛陀开示舍利弗:“是故舍利弗,我为设方便,说诸尽苦道,  示之以涅槃,我虽说涅槃,是亦非真灭,诸法从本来,常自寂灭相”。《法华玄义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02763537.html
  • 涅槃之研究

    唯识学派,都仍旧讨论何谓涅槃,且开展出不同角度的诠释。从阿含部中,可明确找到佛陀的种种开示,描述涅槃解脱的境界是无上安稳、寂灭、清凉、真实;也就是断除生死,证得涅槃境界。修证得解脱的方法,则是观察缘起,修持八正道,舍离五盖,断五下分结、五上分结。   关键词:涅槃 解脱 五蕴 八苦 中道 三十七道品 安般念 五下分结 五上分结 漏尽   一、前言   涅槃解脱寂灭的境界乃是原始声闻乘修行者的...

    释性仪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250193.html
  • 略论“三法印”

    一切法无我印,涅槃寂灭印。”《法华玄义》称:“诸小乘经,若有无常,无我,涅槃寂灭三印,印定其说,印是佛说。若无此三法印印之,即是魔说。”  三法印是原始佛教之教理,乃其后小乘根本教理的基础,为佛教的三项...就是要达到忘却自我(诸法无我)的真理。  3、涅槃寂静、又叫做涅槃寂灭印,寂灭涅槃印,略称涅槃印。其中的涅槃华译为“圆寂”圆是圆满一切智德,寂是寂灭一切惑业,又译做“灭度”,灭是灭除见思、尘沙和无明三...

    长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0460462.html
  • 谈缘起法与修断

    其是生灭的所以才是无常的。所谓生灭观者,就是大般涅槃经所说的:“诸行无常,是生减法,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”住于涅槃寂灭的智慧,观看生灭法。   三者、修无欲观:所谓&...了了知以后,才不为欲所困,不为欲所困即是解脱。   四者、修灭观:所谓“灭”即是“涅槃”,就是无为寂灭,凡一切诸相,都能寂灭无余,使六识心、心所都寂灭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2765915.html
  • 论菩萨功德成就

      佛告须菩提:“深奥处者,空是其义,无相、无作、无起、无生、无染、离、寂灭、如、法性、实际、涅槃、如是等法是为深奥义。……若菩萨摩诃萨,如是甚深法舆般若波罗蜜相应,观察、筹量、思惟,作是念:我应如是...不生不灭故,名为深。诸烦恼难除故,言离欲寂灭故深;错误易,真实难故。如、法性、实际为深涅槃,诸梵天等九十六种道昕不能及,故深。涅槃中,一切得道人,入者永不复出,故深。  此中说空等法深,是何等空?有人言: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4866100.html
  • 以忍圆满人生

    这就是达到“柔顺忍”的境界;若自己能够进一步保持不动的心,不落入是非善恶的相对境界,契悟到诸法实相,这念心安住在不生不灭,就是成就“无生法忍”;更进一步契入佛果,达到究竟寂灭的境界,就是“寂灭忍”。   所以为从伏忍、柔顺忍、无生忍到达寂灭忍,需有种种前方便,来调伏己心。例如《摄论》云:“由观五义,以灭嗔恚:一、观一切众生,无始以来,于我有恩。二、观一切众生,常念念灭;三、观唯法,无有众生,何者...

    见琛法师

    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1000193224.html
  • 生死轮图的组成及意义

    表示苦和苦因寂灭的灭谛境界。佛以手指向两段偈文和月亮,这是引导我们按照偈文中的教法行持,最终就能如佛一样达到如月亮般诸苦寂灭的涅槃。   两段偈文写到:汝当求出离,于此法律中,于佛教勤修,常为不放逸,...组成的草房,从此脱离生死苦海,抵达苦的尽头。   对应十二支的还灭来说,以证语法性的智慧断除无明之后,业和烦恼五支还灭,这是道谛。苦的七支在真如当中寂灭,就是灭谛。 附录:   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轮回|轮回图|十二缘起|生死轮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1054619077.html
  • 涅槃寂静与现代生活

    熄灭了贪嗔痴三毒之火,也就获得了内心的清凉和思想的平静。由此,“断爱”、“止贪”、“寂灭”、“离苦”、&...;“离诸有者,乃名涅槃”;“离欲寂灭,名曰涅槃”等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一云:“爱等诸烦恼断,是名有余涅槃。圣人今所受五众尽,更不复受,是名...

    静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947306.html